【南国组人物浅析02】[赛科尔.路普]

*时之歌Project南国组人物浅析

*仅为代表个人观点的拙见,无关官方


赛科尔

  赛科尔和维鲁特的性格截然相反,他对于约束自己的条条框框嗤之以鼻,人设和官方小说直接反映出他是一个自由随性的人。和维鲁特不同,“本我”在他的人格里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不仅是“超我”处在相对的弱势中,“自我”的协调能力相对于常人也薄弱许多。

  *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它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本我的特点:

  与生俱来,随时间逐渐分化削弱。例如,儿童的精神人格完全属于本我,儿童没有羞恶观念,其全部生活都受欲望支配,不管条件和社会道德,处处要求满足自己的愿望,寻求快感。弗洛伊德认为,孩子们不管社会的一套常规,“他们都顺其自然地暴露自己的兽性”。孩子在幼时常是毫不隐蔽地表现利己主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教育和习俗的影响,会不再盲目追求满足,渐识时务。

  生性懒散,经常无故翘课。联系对“本我”的解释,可以推测赛科尔对于规则并不止步于漠视,甚至可能达到了厌恶的地步。在官方网站的人物介绍页赛科尔有这么一句台词:“这场焰火可真是大手笔,这下我们都死定了!哈哈哈!”这句台词高度概括了“本我”主导的特点,令人战栗的灾难带给他的却是近乎疯狂的快乐,而这句话同时也丰富了人物人格的多元性,在此推测刺激赛科尔兴奋快乐的根本原因是规则被打破,个体的本能和被抑制的“唯乐原则”则完全失去束缚。在灾难来临时,尤其是足以摧毁文明的浩劫爆发时,社会中首当其冲被破坏的是法律体系。

  南国塔帕兹的灾难根据设定成因初步判断为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造成的地质灾难笔者推测为*溢流玄武岩省(Flood basalt province)。因为是基性的玄武岩,其粘度比较低,流速非常快。当溢流玄武岩变成省(province)级的规模时,覆盖范围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溢流玄武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1.生成大量尘埃和悬浮的气溶胶颗粒物,遮挡阳光,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食物链随之崩溃。

2.生成大量二氧化硫,使大气降水酸雨化,生物圈的酸碱度失衡。

3.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在尘埃等颗粒沉降之后,仍然会造成显著的温室效应。还有,其本身散发的热量也相当可观。

  如果将维尔哈伦大陆按照世界地图亚欧大陆板块为蓝图大体以1:104,000,000比例还原,可根据官方网站的地图得出塔帕兹面积最大的岛屿约为3,730,560平方公里,溢流玄武岩对于南国的打击无异于是毁灭性的,其条件已经达到了可以摧毁人类文明的地步。

  身为国立军事学院的学生,学院纪律的严明程度也是相当高的,结合“凭借着过人的天赋,每次考试总能擦着及格线晋级”这句话并不与前面的分析相悖,可以推测出,赛科尔的人格同样保留了人性最本能的利益性,考试未能晋级会损害自己的权益,所以才会选择擦线通过,既协调了无拘无束的天性,又将利益损害尽力最小化,由这两点可以看出,赛科尔对规则是有些忌惮的,这些条条框框组成了他的薄弱的“超我”部分,是束缚他本能的主要因素,而灾难摧毁了它们,所以在赛科尔说出如此放纵不羁的言论时,同时也是使赛科尔完全解放自我的开始。

  联系上一点考虑,同时结合他的爱好“袖珍武器、异种宠物”,初步推测赛科尔的发散性思维和跳跃性思维极强

跳跃性思维的特点:

  简单地说,跳跃性思维就是一种杂乱的思维方式。通常对一种事物的想像突然跳到与此事物不相干的另一事物上了,而且连续这样跳跃想像,想像力非常丰富。逻辑不严密,组织杂乱无序。它与逻辑思维是相对立的。通常的表现是说话或者写文章太乱,组织不严密,立意太分散。

  这一点再次和维鲁特完全相反,在原著小说中同样有体现,例如:

  赛科尔咧嘴笑了笑,似乎很是期待这个计划。他悄无声息地闪到岗亭大门外,瞄了瞄那铁门底部的一线缝隙,便伸手从腰带后侧取出个密封的避光瓶。他小心地将瓶口打开放到地上,不多会儿,从瓶中慢慢爬出一只扁平的黑色小甲虫。(《时之歌:暮日醒觉诗》第十九章.刺!(中))

  和维鲁特为了强化自己培养的爱好不同,即使这个命令是维鲁特下达的,赛科尔随身携带甲虫并且能熟练运用的行为仍是体现了其发散性思维,他可以将爱好重新转化为自己的武器。赛科尔的思维方式则实是相当简单的,完全遵循本能,其他因素的干扰也直接明了,但就是这个缘故才导致他的行动是很难琢磨透彻的,很难被预料到的,举例:

  “赶紧撤离!”旧楼顶部一片紧张氛围,维鲁特急令黑衣侍从们发出白色信号灯,又对赛科尔继续传音警告,“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赶紧撤离!”……但影刺客已经完全听不进脑海中的呼喊声……为了摆脱纠缠不休的追击者,赛科尔带他趁夜色穿过新兰城后又兜了个大圈子,躲到了京城东南方一个荒废的小山村里……他显然对这前来接应的人选甚为不满,嫌恶地撇了撇嘴,又往身旁摘了根细草茎,叼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吊儿郎当地朝那里走去……(《时之歌:暮日醒觉诗》第二十一章.宿敌的重逢;第六十八章.莫里提尼村的访客(上))

  平素喜欢争强好胜……实则是个小心眼,得罪他的后果让人不堪设想。人物介绍里的这两点以及在原著小说中体现出的缺乏耐性与孩子交往起来如鱼得水,和成人则并不擅长的特点综合起来推测得出,赛科尔十分孩子气。孩子总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他们会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社会接触逐渐加深,再加上教育,他们学会压制自己的本能,变得中庸,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外部“超我”内在化。而赛科尔显然已经超过这个年龄限制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脱离社会,外部的压力减少,从赛科尔的交往对象成年人数量较少且关系大多不合这一点来说,赛科尔受到约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显露了出来,那就是“维鲁特”。

  赛科尔和维鲁特性格迥异却能成为朋友的一个因素是利益,另一个因素则是相互制约。赛科尔和一个人成为交往相处的动机非常单纯,从根本上来讲和普通人交友完全不同,综上推测,赛科尔首要考虑的是“唯乐原则”,不会下意识揣测得失,而生物本能的利益则放置在了第二位。简单来说赛科尔是因为自己和维鲁特相处所以和维鲁特成为朋友,而如果不想则会迅速断绝关系,他从和维鲁特交往中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他自愿选择让维鲁特约束自己,理想化的自由无法在社会正常生存,维鲁特自然而然成为了很合适的枷锁。

  说是两个人的友谊悬在一根丝绳上并不为过,两人的实力必须处在相当的地位才能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以目前来看他们两人相处很融洽,但当思想日渐成熟则会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岌岌可危。维鲁特出于思维目标化会摒除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赛科尔追求绝对的自由会挣脱外界的束缚。维鲁特的分析能力必须强大到可以推算出在一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全部情况,才能制约赛科尔极为本我化的行动;赛科尔的行动能力需要逐渐强化且日趋完美才能迫使维鲁特耗费极大的运算来推测他的随机行动方式,从而制约维鲁特。

  维鲁特和赛科尔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亦敌亦友,在貌似波澜不惊的平静下实则是惊涛骇浪,正如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此消彼长。他们如两个针锋相对的天体,相处就是相撞,弱者会被吞噬,强者才能免遭摧毁。分庭抗礼才能和谐共处。


注:1.参考《接受与选择》(第二版)唐震著。

2.参考百度百科跳跃性思维词条。

3.人格分析有参考《自我与本我》(192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4.参考维基百科溢流玄武岩。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非常感谢您能看到最后:D


评论(13)
热度(222)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獨目戲子|Powered by LOFTER